找到相关内容72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南郭先生

         列子拜壶丘子林为师,与伯昏瞀人为友,修习道术。学成之后,居住在郑国都城南门外。由于他道术精深,远近闻名,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拜见、求教。列子为人开朗豁达,天天与来访者研讨辩论,一点也不保守。但是,他和住在隔壁的著名隐士南郭先生却二十余年不相往来。南郭先生也是个道术高深的学者,在路上遇见列子,就像没看见一样。列子的弟子门徒们都以为他和南郭先生有仇。   有一天,一个从楚国来的弟子问列子说...

    列子原著

    |道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1741461270.html
  • 站在山下看你

    父亲有位朋友,是位知名画家。几乎每次去他家,总能遇上有青年画家登门求教,他也总是很耐心地给人看画指点,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。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,他还热心地向有关部门、媒体推荐,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我知道他的时间很宝贵,而提携后辈完全是尽义务的,就忍不住问他:“伯父,您何必呢?你随便画一幅画就是几千上万块钱,多画点画多好,何必都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小人物的身上?” 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105616244.html
  • 噶玛噶举 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关于依止上师的问答

    问:以前曾有一提倡无教派分别的利美运动,那是否意味我们可以同时去依止各大教派的上师而修持? 答:对于无教派分别的修持,或融合一切的修持,在藏传佛教中,有不同的看法。有的人认为:去和许多上师求受教法来修持,是有点不好。那就象一个孩子有很多父亲,当人家问他父亲是谁时,他指不出来,没有一个归属,定位。也有些人认为这样是好的,因为到各个上师那儿求教,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知识,修法和功德,有助于增长...

    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1944011.html
  • 滅苦的人生觀

    是滅盡苦及滅苦之道真正是滅苦之道。   滅苦若使得得上力,則一關過一關,直趨解脫道;若使不上力,可多讀誦經典,多跟善友聊聊或求教,當破除憂惱的正法在心中增長,心病就能煙消霧散了。   若你感受到...

    張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1045173.html
  • 和尚与哲人

    一位和尚跪在一尊高大的佛像前,正无精打采地默诵经文。长期的修炼并未使他立地成佛,他因此而苦闷、彷徨,渴望解脱。正好,一位驰名中外、云游四海的哲人来到他身旁。 “尊敬的哲人,久仰久仰!弟子今日有缘见到你,真是前世造化!”和尚来不及站起,激动得颤颤巍巍地说,“今有一事求教,请指点迷津:伟人何以成其为伟人?比如说,我们面前的这位佛祖……” “伟人之所以伟大,是因为我们跪着……”哲人从容地讲开了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2241376765.html
  • “众缘和合”李唐佛画展在辽宁省盘锦市举行(图)

    2009年5月30日上午,“众缘和合”李唐佛画展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美术馆开幕。佛教界人士、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迟惠生、辽宁省文化厅厅长郭兴文等出席了开幕式。 李唐是中国当代颇具代表性的画家,具有扎实的传统功力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气息。李唐1962年生于大连,自幼酷爱绘画,专门致力于工笔画创作。上世纪90年代,李唐发愿绘制历代三百位高僧大德的法相。十几年来,李唐行程数万里,拜谒求教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资讯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6/13004381938.html
  • 律制生活--比丘尼与八敬法

    求教诫故);8.安居圆满,应求比丘为此丘尼作见闻疑罪的三种自态(自由举罪)。  看了八敬法的内容,我们颇为慨叹。在此八法之中,即使最最知律持律的比丘尼,在中国佛教的环境内,充其量,只能做到前面的一、二...比丘尼的邀请,便往尼寺说法,乃是犯戒的行为。同时,即使得到了比丘尼的请求教诫,还得由僧团大众审查一下你的资格,共有十项标准,称为比丘教尼的十德,其中最明显的两项,便是精通熟习二部(比丘、比丘尼)律,...

    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95356222.html
  • 宜存清净之心

      善证   邝子元,升为翰林后,因思郁过度,遂成为心病,百治不效。(世人常说人身体才有病,心岂有生病的道理,可是佛家却说病由心生,身病原由心病发生,只是世人不知而已。)后来遇到保阳子真人,便求教於真人,保阳子说:“邝公的疾病是起於烦恼,而成於妄想。因过去心(事情无论大小过去便算了,不要再去追究,就让它像浮云过太空一样,不留一物存心中,这样过去心就灭了),现在心(不要计较现实的一切,知足...

    佚名

    |戒淫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357551850.html
  • 厌  世

      真正的修行人应一心向佛,厌弃世法。否则,要想成功简直是白日做梦。   无著菩萨长期在寂地闭关,很多人想拜见或向他求教,总是吃闭门羹。他在关房门外写着:“胜法以及今生计,二者无法同时成,若能共成则必定,自我欺骗无怀疑。与我会晤无他言,期望各自勤修善。”   萨迦班智达也说:“一个人一边成办即生兴盛事业,一边求永久安乐,是愚痴卤莽的行为。我们应当舍弃世间法。” 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中也云:“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出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0839144290.html
  • 人缘不好 原因在自己

      人缘不好者往往有一个毛病,自以为是,瞧不起别人;看人总是斜眼睛;回答问话时往往显出不耐烦的神情;即使在求教于别人时,也爱摆出一副似乎胸有成竹的架势,好像在考人家。这些表现,虽然并非完全是有意识的,却必然会引起同事的反感。   心胸狭窄,妒忌心重,是人缘不好的重要因素。能力比他强的,他不服气;受领导器重的,他不顺眼;别人相互关系密切,他则悻悻然,甚至连谁讲了一句精妙的俏皮话...

    佚名

    |人缘|因果|无助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1057346752.html